古月表示,相比人的经验,AI技术拥有多项优势:AI可以迅速处理海量数据,保证预测和分析的实时性;AI表现稳定,永不疲劳;AI算法具有可复制性,而人的经验只能积累、难以复制。“应对气候挑战,AI技术蕴藏着无限的潜力。数字化能够实现碳排放测量、分析和汇报,而AI算法能够进一步建模和预测,帮助人类更好地进行碳排放管理。可以说,AI技术为数字化减碳插上了翅膀。”
比如施耐德电气就将数字化能源管理系统与AI技术相结合,综合分析楼宇建筑的实时能耗、历史数据、周期性规律和天气预报等信息,提前调节负荷,减少能耗。针对碳交易需求,AI技术能帮助企业预测市场趋势,更好地管理能源支出,降低相关风险。
古月强调,“创新无处不在,未来AI将***,但当前AI技术仍受制于场景,严重依赖场景适配性和原始数据积累。”要解锁“场景封印”,推动AI技术进一步发挥减碳价值,需要聚焦三大突破口:
在技术层面,要促进IT与OT的融合。
AI的发展离不开算法和数据两大关键要素,只有将技术深度融入场景之中,才能让OT为IT所用,IT为OT赋能。
在政策层面,需要促进产业链的紧密协作。
减碳是一项系统工程,如果产业链中存在数据断层或数据孤岛,AI技术的协同减碳效果将大打折扣。
在实施中,AI技术的推广可以“由点带面”
头部企业积极寻找突破点,以技术赋能客户推动从范围一到范围四*的减碳,同时通过广泛协作拓展到产业层面,带动整个行业进行更大规模、更快速的转型。
新闻中心